甘南政法网 >  政法要闻 >  正文

让法治力量沁润人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2-09-27 10:36:03    来源:法治甘肃网

  光阴十载,铸就辉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依法治省取得新的成效。

  加强党的领导 把牢法治甘肃建设正确航向

  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

图片

  肃州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热心为群众解答法律问题。(2019年10月8日拍摄)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魏世东 摄

  近年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全面依法治省全过程各方面,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2018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成立后,省委组建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设办公室和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4个协调小组,制定委员会及其协调小组工作运行规则,并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司法厅,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全省法治建设。市(州)、县(市、区)全部成立依法治市(州)、依法治县(市、区)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实现全覆盖,推进全面依法治省的体制机制基本理顺。

  近年来,法治甘肃建设规划布局不断完善。印发《法治甘肃建设规划(2021—2025年)》《甘肃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甘肃省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制定《甘肃省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工作的实施方案》《健全完善省直部门(单位)法治建设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甘肃省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随着一系列方案和配套措施的出台,我省逐步构建起法治甘肃、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总蓝图、路线图和施工图。

  近年来,我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入脑入心、走深走实。省上成立全省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团开展巡回宣讲,省委依法治省办连续4年举办全省依法治省业务骨干培训班,累计培训1900余人次,27万余名党员干部通过法宣在线系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

  强化地方立法 筑牢法治甘肃建设基石

  我省注重发挥立法引领推动作用,实现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图片

  岷县公安局西城派出所民警手把手教居民下载反诈app(2022年5月7日拍摄)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王辉 摄

  扩大公民参与地方立法,提高立法质量;促进、保障和规范公众有效参与地方性法规制定活动……2013年7月,省人大常委会率先在全国制定了公众参与立法的地方性法规——《甘肃省公众参与制定地方性法规办法》。

  该《办法》作为国内首部引导、鼓励和规范公众参与立法活动的专门性地方性法规,进一步拓展了公民参与地方立法的广度和深度,对克服立法中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法制化倾向,保证法规的科学性、合理性、公正性和完整性,进一步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在立法实践中,立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人民民主主要实现方式,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制定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订全国首部公众参与制定地方性法规办法,对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原则,加强立法协商,完善立法前、立法中、立法后的公众参与作出具体规定,保障人民群众更加广泛、更加充分地参与立法全过程。

  省人大常委会按照“小切口、真管用、有特色”的思路,紧扣高质量发展,通过地方立法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了《甘肃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甘肃省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条例》《甘肃省农村公路管理条例》等一大批地方性法规。其中,审议通过的涉农法规数量之大,创我省地方立法历史新高。

  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是立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省更是加快了保障民生领域的立法步伐,先后在食品安全、社会保障、老年人权益等方面,制定和修改了多部法规,通过立法使很多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得到改善,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自2018年以来,制定省级地方性法规27件、修改68件、废止52件,作出法规性决议决定3件,初次审议8件;审查批准市州地方性法规84件、废止4件,批准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11件、废止9件,涵盖了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夯实了良法善治根基。

  坚持依法行政 法治政府建设纵深推

  法治政府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关键。

  十年来,我省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模式,打造“甘快办”APP等特色集成应用,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0%以上,1.1万项高频事项实现“省内通办”,政务服务便利度、满意度逐年提高。

图片

  舟曲县税务局工作人员向居民普及税法(2022年5月5日拍摄)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王辉 摄

  “真是没想到,只需提前在网上申请注册,营业执照就拿到手,真是最多跑一次。”今年5月,准备开办商贸公司的刘嘉年在兰州市城关区市场监管局政务服务大厅领取营业执照后感慨地说。

  这样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源自我省持续推动政务服务便民化、市场准入便利化、服务民营企业精准化、市场监管实效化,大力推行“放管服”改革。

  2018年2月,我省梳理出94项行政许可事项,确定在兰州新区、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5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以此优化程序,减少办事环节,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这仅是我省在法治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全面建成甘肃省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1+2”管理体系,率先在全国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行政规范性文件查询、监管全覆盖。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省政府聘请33名法律顾问、市县政府聘请495名法律顾问参与重大行政决策,从源头上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通过一系列举措,十年来,我省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亮眼的成绩:建立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成立省政府决策委员会,制定《甘肃省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切实防止违法决策、不当决策、拖延决策;全面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创新建立“1+3”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省市县三级全面落实“五有”改革要求,实现了行政复议案件“统一受理、统一审理、统一决定”,变“多头找、来回跑”为“一次办”,便民为民效果凸显;深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开展行政执法能力三年提升行动,实施行政执法人员全员培训、“三项制度”全覆盖、深化行政执法改革等“六项工程”,组织开展全省集中换发全国统一标准样式行政执法证件工作,对全省12万行政执法及监督人员进行轮训,执法能力明显提升,执法效能、执法公信力明显提高;持续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不断激发法治政府建设内生动力,2020年嘉峪关市被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命名为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2022年平凉市灵台县、嘉峪关市法治宣传教育项目入围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候选地区和项目……

  聚焦公正司法 护航社会平安和谐

  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呼声,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全社会充满期待。

  “没想到立案这么方便,我原打算要等十天半个月才能解决,今年只用五六分钟,就办理好了!”2015年5月4日是立案登记制改革实施后的首个工作日,市民赵庆元为解决机动车事故责任纠纷,在天水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立案后感慨地说道。

图片

  景泰县法院上沙沃法庭对一起案件进行巡回审判(2022年6月23日拍摄)景泰县法院 供图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全面深化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筑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

  问题所指,改革所向。破除“审者不判、判者不审”顽疾,员额制改革让全省法官检察官重新“洗牌”。我省修订完善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章程及遴选办法、委员会工作规则、完善员额遴选退出机制,成立省法官、检察官惩戒委员会,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充分激发了广大法官检察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告状难”问题也在成为历史。从2015年5月1日起,人民法院实施立案登记制改革,变审查立案为登记立案,这一做法大大降低了群众立案门槛。

  出台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构建起了防止干预司法的“防火墙”和“隔离带”。制定《甘肃省执法司法责任体系建设任务清单》,明确7大责任体系,健全政法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体制机制;出台辅警管理条例,依法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回望过去十年,我省司法改革不断推出重要举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基不断夯实。

  在全省建成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办案平台,实现案件全过程网上流转;“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公安”“智慧司法”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执法司法为民服务更加高效便捷;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推行司法(检察)听证制度,开展“新时代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先进法庭”品牌得到最高人民法院肯定……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加快建设,一系列具有标志性的政法改革成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年来,我省各级政法机关纵深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制约执法司法公正的体制机制问题,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和综合配套改革,持续带给人民群众更多司法获得感。

  厚植法治理念 夯实法治社会建设根基

  举办宪法学习宣传活动12万余场次;广泛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农户及脱贫攻坚法治宣传活动3.77万场次;建成法治公园143个、法治广场2483个、法治长廊4654个、法治宣传栏25279个,建设农家法治书屋13317个,省、市、县、乡、村法治宣传阵地实现全覆盖……

图片

  酒泉市肃州区首个宪法主题公园正式落成揭牌。图为小学生在宪法主题公园学习法律知识(2022年5月23日 拍摄)。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魏世东 摄

  这一项项数据,是近年来我省普法工作的生动缩影。

  “法治文化长廊简单介绍了一些老百姓实用的基本法律知识,非常实用。”近日,在七里河区百合公园的法治文化公园里散步的市民王婧在空闲时总喜欢来到公园,一边休闲一边学习法律知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圆满完成“七五”普法规划,全省各地各部门“七五”普法总评成绩全部达到良好以上。高起点谋划启动“八五”普法工作,突出抓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宪法、民法典的学习宣传,着力提升全民法治素养。

  在“七五”普法期间,突出普法重点,抓实农村地区普法“关键基础”,广泛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累计培训村“两委”干部16.7万人次,培养“法律明白人”107.9万多人次,开展法治扶贫大讲堂6693场次,提供法律咨询216万多人次,为贫困户提供“法治体检”946万多人次,推动村居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

  循法而行,依法而治。我省深入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全省有14个县(市、区)荣获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单位,3545个村(社区)分别被命名为全国、全省和市县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资源,累计创作法治动漫微视频4269部,其中《永不言弃》获亚洲微电影最高奖项金海棠奖,《马背上的最后一公里》等多部普法作品在全国获奖,《公民张三》《樱桃红了》等法治文化作品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落实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人民群众自觉学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习惯逐步形成,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图片

  清水县司法局在永清镇张杨村法治文化广场为村民普及法治常识(2021年7月21日拍摄)。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齐洪德 摄

  不仅如此,我省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在法治领域的新要求新期待,从2017年起,每年推出10件省级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同时指导市、县两级同步实施本地区年度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切实以法治推动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普法如春风化雨般滋润陇原大地,我省的普法工作从谋划部署到协调联动,从围绕中心到服务大局,从发扬传统到创新发展,从普及法律到培育信仰,实现了普法工作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飞跃。

  新征程上,全面依法治省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将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切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杨燕

主办:中共甘南州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甘肃法治报
Copyright © 2015-2022 甘南政法网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20000566号-1

甘公网安备 62300102000064号

返回顶部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