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政法网 >  学法普法 >  正文

关爱老年人,精神赡养不缺席

发布时间:2022-09-20 10:52:22    来源:甘肃法制报

  受邀嘉宾:甘肃久铭律师事务所律师 阮 磊

  主 持 人:新甘肃·甘肃法制报记者 王 昊 见习记者 李晓云

  本期主题:随着“空巢老人”的增多,关于“幸福养老”“常回家看看”已 成为全社会热议的话题。子女“不归家”各有各的理由,但是,赡养父母既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亦是法律规定的义务。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得不 到满足已成为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他们总是盼着子女能常 回家看看,期待自己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该如何保障老年人的精神赡 养,满足老年人必要的精神需求?本期举案说法就此进行探讨。

  典型案例:陈某某与妻子 1952 年结婚,婚后育有二子、三女,妻子及两 个儿子均已去世。现陈某某同小女儿生活。陈某某年事已高且体弱多 病,希望另外两个女儿常回家探望照顾自己,因女儿不同意负担陈某某的 医药费及赡养费,故诉请判令长女和次女每月探望其不少于一次,患病期 间三个女儿必须轮流看护;三个女儿共同给付陈某某医疗费、赡养费。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前进区人民法院认为,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 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 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子女不能因为父母有退休收入或者有一定的经济 来源就完全将父母置之不顾,这不仅违反法律规定,也不符合中华民族 “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子女对于不在一起生活的父母,应根据其实际 生活需要、实际负担能力、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给付一定的赡养费用。本案 陈某某年事已高且身患疾病,三个女儿作为赡养人,应当履行对其经济上 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故判决长女和次女每月探望陈某 某不少于一次,并给付陈某某赡养费,三个女儿共同负担陈某某医疗费 用。

  律师说法

  主持人:什么是精神赡养?我国法律规定赡养人有哪些义务?

  阮 磊:精神赡养是赡养人在满足老年人物质赡养的基础之上,关心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需要,给予精神慰藉,使其精神愉悦内心满足。《民法典》第二十六条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及第十八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经济上供养是指物质和金钱上的供给,用以保障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基本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生活上照料是指对老年人的起居、饮食、睡眠、活动、安全、居住条件以及卫生条件、心理状况等诸多方面的策划、安排与照顾,使老年人的生活无现实上的障碍亦无后顾之忧。精神上慰藉是指与老年人进行思想沟通和交流,听取老年人的心声,减轻老年人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让老年人感受到天伦之乐和生活踏实,保持老年人的愉悦心情,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且,赡养人的赡养义务具有法律强制性,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或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主持人:法院是否会支持父母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的请求?如果支持,会要求子女如何“常回家看看”?

  阮 磊:在审判实践操作中,普遍情况下法院都会支持父母的请求,还是尽可能地尊重父母一方的诉求与意愿,只有在子女一方提出合理异议时才会在父母方案的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改。例如子女因工作、学习、疾病而不能便利地履行精神赡养义务;亲子之间积怨多年,矛盾较深,难以化解等。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子女的一项法律义务。本案中法院在判决中基本以情、理、法的三个角度支持了陈某某的正当权利,以此证明赡养不仅仅是体现在金钱上的赡养,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能提供慰藉。

  司法实践中,法院常采纳的“常回家看看”主要包括以下形式:第一,重大节假日必须回家看望老人,如重阳、中秋、除夕等传统节日必须回家看望老人;第二,固定期间内必须回家看望老人,如每年至少回家看望老人两次。本案法院就是采用了第二种固定期间内回家看望老人的形式,要求大女儿和二女儿每月探望陈某某不少于一次。

  主持人:精神赡养从道德约束上升到法律规制背后的初衷是什么?

  阮 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充分满足,物质享受无法带来更多精神上的安慰。老人们不会过多地追求儿女在经济上的大量回报,更多的是期盼儿女能常回家看看,或者是打个电话聊一聊。子女不在身边,老年人孤独情绪增多,容易造成心理问题,继而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重视情感和心理支持关乎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样的规定具有促进子女定期探望老人,实现对老年人精神慰藉的作用。同时,也因为子女们忙于工作,劳碌奔波,无暇关心父母的日常生活,传统美德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精神赡养的道德地位岌岌可危。法律是最低标准的道德,通过法律手段维护道德是必要的。

  精神赡养符合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在满足老年人精神需要的同时又能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的发展使社会财富增多,使人均收入增多、社会福利增多,这些条件都有利于人们更好地履行赡养义务。精神赡养能够融洽家庭关系,促进感情和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责任编辑:杨燕

主办:中共甘南州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甘肃法治报
Copyright © 2015-2022 甘南政法网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20000566号-1

甘公网安备 62300102000064号

返回顶部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